1950年,伴随着新中国进入第二个年头,彭德怀带领第一野战军的任务也基本完成,解放了广袤的西北。新年刚刚过去,驻扎在西安的第十九兵团接到了新的调令: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耿飚将赴北京承担外交工作。临行前,耿飚向兵团请了假,准备回一趟久别的故乡——湖南醴陵。离开家乡已有20年,风雨飘摇中为革命奋斗捷元网,到今天,革命的胜利让他心头积压的思乡情愫再度涌上心头。
这次告别,是与他一直奋战的部队告别,心中不免有些不舍。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劝他说:“老耿,以后你可以常回来,兵团永远是你的家。”杨得志与耿飚是老搭档,曾共同指挥过晋察冀的杨罗耿兵团。在他决定回乡之前,杨得志也有些情不自禁的思乡情绪。与耿飚一样,杨得志也是湖南醴陵人。于是,两位老战友决定结伴一同回到故乡。
故乡,这个曾经留在心头的温暖字眼,不仅承载了游子心中的乡愁,也寄托了对家园的深切眷恋。而对于长期生活在战火中的军人来说,回归故乡,意味着更多的是一种对过去和亲人的情感回归。
展开剩余79%湖南醴陵,作为革命老区,早在辛亥革命前的萍浏醴起义就曾燃起过革命的火种。这里不仅孕育了无数英勇的革命志士,也诞生了不少为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。尽管醴陵的将军数量无法与著名的十大将军县相比,但从这里走出来的杨得志、宋时轮、陈明仁等开国将军,也让这片土地自豪。在此次回乡的队伍中,除了杨得志和耿飚,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——另一位来自湖南宁乡的将军,也一同同行。三位将军一起回乡探亲,这场返乡之旅成为了当地的美谈。
耿飚的经历丰富且波澜壮阔。他曾投身水口山工人运动,随后转战农民运动,参加过著名的“十万农军扑长沙”战斗。即便失败后,他依然坚守革命岗位,被任命为游击队队长。1930年,他带领游击队加入红军主力,离开家乡,踏上了漫长的革命征程。相比之下,杨得志的旅程则是从较为平凡的地方开始:1926年,他离开家乡,前往衡阳当修路工人,希望能为家中改善贫困的生活。当时,他只有15岁,至今已过去24年,杨得志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懵懂少年,而是解放军的一位重要指挥员。
回到家乡,杨得志与耿飚一样,依旧记得那些战争岁月的沉痛回忆。1930年,红四军经过醴陵时,杨得志并未能够回家探望亲人捷元网,而是继续奔波于战场。那一刻,他和家乡的联系显得异常疏远,心中的遗憾也始终未曾弥合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杨得志这次回乡,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艰难求生的小工人,而是以解放军兵团司令员的身份“衣锦还乡”。当乡亲们听闻这一消息时,纷纷前来迎接这位从战火中走出来的英雄。杨得志本打算步行回家,但乡亲们的热情让他感动不已,特意派来四人轿车迎接他。杨得志笑着说:“我从前给人抬过轿,现在可不能让别人背我了!”最终,他决定让小外甥代替自己坐轿,而他则与乡亲们一起,谈笑风生地走回故乡。
回到故里后,杨得志得知父亲、大姐、二姐和弟弟已经相继去世,失去亲人的消息让他心情沉痛。在即将离开时,他独自登上了祖坟山,祭拜父母和祖辈的坟墓。站在墓前,他久久不语,回忆起当年贫苦的家庭与父母的艰辛生活:母亲一生饱受折磨,直到去世时也没有自己的名字;而父亲常年劳作,面对无尽的贫困,他只能默默承受,尽力给家人带来一丝希望。
在杨得志的记忆中,母亲去世时,家庭一直没有足够的食物来支撑众多孩子的生计。每次父亲从外地工作归来,母亲总是泪眼婆娑地诉说家中孩子的病痛或因饥饿去世的悲惨消息。尽管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,但在那个贫困的年代,杨得志也曾多次看到母亲因无力照顾孩子而感到自责。兄弟姐妹的离世,甚至让杨得志直到成人后都未曾得知他们的埋葬地点。
24年后的归乡,杨得志终于见到了曾经为他做过许多事的姐姐杨桂泗。她在多年的艰苦生活中,依旧保持着对弟弟的深情厚意,甚至曾在夜晚为他做鞋。当杨得志跨上三望冲的家门时,桂泗姐姐手里拿着一封早已泛黄的信和一张照片,那是杨得志1935年写给她的信与军装照。桂泗当年因怕被敌人发现,几乎把这张照片藏了起来。看到照片时,杨得志心中万分复杂,立即安慰姐姐:“现在没有危险了,坏人已经被我们打倒。”
两人再次相聚,已是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。杨得志不仅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讲述了过去的战斗历史,也分享了新中国建设的美好未来。他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,也让乡亲们看到了全新的希望。几天后,他带着满满的思乡情感和50多名青年农民回到部队。此时,他也接到了桂泗姐姐来西安的消息,带着她在身边,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久违的温馨。
然而,历史的脚步并未停歇。1950年,朝鲜战事突起,杨得志预感到即将面临新的挑战。虽然不忍心让姐姐离开,但战争的迫切性让他最终决定将姐姐送回湖南。杨得志送别时,心中充满复杂的情感,他亲自将姐姐送上了回乡的火车。
几个月后,杨得志跨上了朝鲜战场,开始了抗美援朝的使命。几年来,他未曾放下对姐姐的挂念,甚至在忙碌的工作中时常寄去滋补品。而当桂泗因劳累过度去世的消息传来时,杨得志心中顿时空落,虽未能回乡送葬,但他始终未曾忘记那个一直为家庭劳苦的姐姐。桂泗的去世,让杨得志无比痛惜,也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些困苦岁月对亲人的伤害。
她的去世,也成了杨得志心头永远的痛。在他心里捷元网,这份深深的思念与不舍,依然难以平复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