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《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提出到2030年,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,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,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,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这一体育产业“新部署”受到广泛关注,新华社记者近期采访多位专家与业内人士,从不同角度对《意见》进行分析与展望。(受访对象按姓氏笔画排序)
(一)
优肯篮球创始人 丁仁海
记者:《意见》的出台对于体育产业无疑将产生推动作用,作为篮球培训行业的从业者,您认为《意见》对您所在领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?
丁仁海:首先,在这个文件出来之后,篮球培训行业的评价体系、准入体系等等应该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,会越来越正规。对于我们机构来说,如果家长、孩子练球有一些补贴、一些消费券之类的,那么对于我们的体育消费将会产生一个很强的带动作用。另外,我们也期待对于行业内的企业有更多更好的支持政策。
第二,在《意见》的指导下,一些体育场地、体育场馆,可能会越来越开放。现在的一些痛点是有一些很好的场地,由于各方面限制,没办法完全利用起来,其实挺可惜,如果在《意见》的指导下,我们能把这些场地充分运用起来,用于全民健身和青少年群体的健身活动,那对于全民体质的提高,对于体育消费都将是很好的带动。
第三,在《意见》的影响下,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班级赛、校际赛等等,让孩子们动起来。如果孩子们动起来了,家长们也会动起来,比赛多起来之后,一些有影响力、有品牌的IP赛事也会脱颖而出。在大量赛事的带动下,体育培训行业也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。
总之,文件对于行业是个利好消息,我们作为一线的从业人员,也期待行业能够更加规范。文件提出的培育消费人群、提供场馆和资金支持等等措施,对于体育培训行业是很大的促进,也期待政策落地以后,我们行业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(二)
云南行知探索体育文旅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麟
记者:作为从业者,是否看到了相关利好?
马麟:这份文件精准地呼应了行业发展的关键痛点与未来趋势,具体体现在:
方向性确认:文件明确将“体育消费”与“高质量发展”并列为核心目标,这与行知探索长期以来坚持的“通过体验式赛事和深度文化旅行激活区域消费、提升产业品质”的发展模式高度契合。这坚定了我们继续深耕文体旅融合赛道的信心。
产业融合加速:文件特别提及户外运动与旅游的深度融合,鼓励发展户外运动休闲综合体、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等。这正是行知探索的核心业务领域(如“玄奘之路”戈壁挑战赛、高黎贡超级山径赛、大武夷超级山径赛、深度文化旅行项目、云南九大高原湖泊山水联赛、八百流沙极限赛),政策为我们现有业务的拓展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顶层设计的支持。
消费潜力释放:政策旨在激发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,并转化为实际消费。这与我们“以人群为中心”的运营理念一致。我们运营的赛事和活动本身就是聚合高净值、高参与度消费人群的平台,政策带来的大众体育消费意识觉醒,将直接扩大我们的潜在用户基数和消费场景。
基础设施与营商环境优化:文件提出的优化场地设施、加强要素保障等要求,有望改善我们在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场地审批、配套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,降低运营成本,提升用户体验。
记者:对企业未来发展会有什么影响?
马麟:这份文件将对行知探索的未来发展产生多层次、深远的积极影响:
战略机遇期加速到来:我们将视此为重要的战略机遇窗口期,加快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和复制成功的“文体旅融合”项目模式,尤其是在拥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但开发程度尚浅的地区。
产品线与业务边界拓展:政策鼓励新业态、新模式。
我们将更有底气去探索和投资于:
“体育+”:更深度地结合文化、教育、科技、康养等元素,开发主题更丰富、体验更沉浸的产品。
中国创造的户外运动IP:参与或主导策划真正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户外运动IP赛事,推动赛事经济真正成为拉动体育消费的杠杆。
青少年体育与研学:响应政策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号召,开发更具挑战性和教育意义的户外研学产品。
品牌价值与行业地位提升: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和实践者,我们的先发经验和成功案例将成为诠释政策落地的典范,有助于我们吸引更多优质的政府合作伙伴、商业资本和战略资源,巩固行业领军地位。
推动行业标准建立:我们期待与相关部门合作,将我们在户外赛事安全、环保、服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,贡献于行业标准的制定,推动市场规范化、高质量发展。
记者:期待政策如何具体落地?
马麟:政策的生命在于落实。我们满怀期待,并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到政策的具体化和实质性推进:
配套细则的出台:希望各部委和地方政府能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,特别是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的开放、项目审批流程、环保准入标准等方面给出更明确、更具操作性的指引,让好政策能真正“接得住”。
资源支持的具体化:期待在财政补贴、基础设施建设(如步道、营地、补给站网络)等方面能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倾斜,降低企业前期投入的重资产压力。
多部门协同机制的建立:文体旅融合涉及体育、文旅、发改、自然资源、交通等多个部门。我们强烈期待能建立高效的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,简化项目推进流程,避免“政出多门、企业跑断腿”的情况,真正实现“一站式”服务或审批。
鼓励创新与包容审慎监管:户外运动新业态可能存在现有管理规范未覆盖的领域。我们期待能建立一种鼓励创新、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,允许在保障安全底线的前提下进行试点和探索,为新产品、新模式提供生长空间。
推动人才体系建设:希望政策能支持户外指导、安全救援、营地管理、赛事组织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认证体系建设,解决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短缺瓶颈。
(三)
2025中网赛事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、中网公司总经理 李旭华
记者:《意见》出台,中网有何感受与反响?在具体实践中,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?
李旭华: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策支撑下,中网看到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与机遇。“31 号文”明确提出“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”,这一方向与中网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。自2004年创办以来,中网历经多年深耕,始终致力于提升国际影响力与品牌价值,目前已成长为亚洲最具影响力、赛事总奖金最高的综合国际网球赛事。未来,中网将全面对标国际一流赛事,持续为全球网球爱好者提供高水平赛事与优质观赛体验。
对于“31号文”中提及的多项举措,中网已积极展开实践探索。文件明确鼓励“体育赛事进景区、进街区、进商圈”,打造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等品牌活动,中网积极响应这一号召,通过“票根经济”,带动城市消费。北京金秋惠民观演活动已于9月1日上线,针对已购买中网门票的消费者,发放满50减20、满100减40最高满500减200的优惠券,大力促进演赛联动。
2024年中网全赛期观赛人流量约30万人次,门票总收入超8000万元,带动综合消费超2500万元,对亚奥板块的消费拉动作用达到1:7.1—— 这些数据清晰印证,赛事经济的溢出效应已初步显现。2025年中网票务销售额同比增长近2倍,赛事经济的消费撬动效应预计将进一步提升。
作为中国唯一以国家命名的国际网球赛事,中网的转播覆盖已延伸至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,转播时长突破了10000小时;2024年,仅央视平台的转播便覆盖人群约3.4 亿人次。
2025年中网参赛阵容进一步升级,汇聚了14位大满贯冠军与5位曾登顶世界第一的顶尖球员,其中包括男单选手辛纳(连续第三年参赛)、女单选手萨巴伦卡及卫冕冠军高芙等。如此高水平的参赛阵容,本身便是赛事职业发展水平的直观体现。
(四)
成都赛事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吴蒙
记者:《意见》发布的背景与意义?
吴蒙:《意见》是中国体育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纲领性文件。文件明确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的目标,并围绕扩大供给、激发需求、壮大主体等维度部署了20项具体措施。这份文件不仅是国家提振消费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政策工具,更是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。
记者:《意见》有何亮点,如何解读?
吴蒙:《意见》以系统性思维推动体育产业升级,我将其核心政策逻辑概括为“溢出”“群体”“空间”三个维度,每个维度均有具体政策支撑。
一是溢出维度,强化体育赛事对文旅融合的辐射效应。《意见》指导了赛事经济的发展路径,突出体育赛事对文旅、消费等领域的溢出效益,旨在通过“体育+”模式撬动全产业链增值。
二是群体维度,精准服务不同人群,扩大消费覆盖面。《意见》提出分层施策,针对青少年、银发群体等制定差异化政策,体现以人为本的产业导向。
三是空间维度,分层打造场景,释放城市资源潜力。《意见》以空间为载体,针对专业场馆、社区角落、公共区域等不同场景,提出差异化供给策略,实现资源高效利用。
记者:《意见》的发布,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何启示?
吴蒙:我认为《意见》为成都赛事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了三大发展导向:
一是在产品上用好溢出效益。《意见》中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等政策与我公司“赛事+”战略无缝衔接。我们将围绕电竞、网球等优势产业,依托成都文旅优秀的景区、赛事资源,打造赛事嘉年华等“赛事+”综合品牌。
二是在经营上针对性服务不同群体。针对青少年,用好中国网球巡回赛群众赛事体系,联合地方政府、教育部门落实公益性青少年赛事;针对银发群体,探索开发老年康养赛事等。
三是在空间上释放资源优势。围绕“城市更新赋能文旅”,落实文件“挖掘‘金角银边’空间”要求,在成都社区、公园布局社区数字幸福中心牛牛配,并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赛事场景。探索联合金融机构用好金融政策,探索省市区联合打造“赛、展、节、游”一体化体育消费新场景。
亿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